查看原文
其他

双院士李德仁:我所从事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科研工作,应当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关联起来

2017-06-02 谯玲玲 陶虹 慧天地


点击图片上方蓝色字体“慧天地”即可订阅

(更多精彩,请留意文末推荐)

“我是一名从事高校教学、科研的老教师,几十年来在党的号召下,带领我们团队为强军、富国、利民努力做出应有的贡献,现在已进入78岁,但一个人只要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件事就会充满活力。”5月30日是首个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。78岁的“双院士”、武汉市科协主席李德仁近日开心分享其人生经验,希望自己能像他的老师王之卓院士一样工作到90岁以上。


为何下暴雨会内涝?

城市不透水面积逐年增长

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,李德仁仍在保持高速运转。仅在5月的第三周,他飞到南非参加了全球环境与遥感会议,飞北京参与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验收工作,还在湖北座谈如何利用天地一体化实时智能服务,服务于军民,抓好军民深度融合……

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李德仁是我省唯一双院士。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,李德仁领衔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“5.12地震遥感信息收集与灾情评估项目组”,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参考;北京奥运期间,他带领专家团队利用武汉大学世界先进的测绘遥感技术,从奥运会申办、场馆建设到成功举办,全方位提供专业的“贴身服务”……

“我所从事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科研工作,应当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关联起来。”李德仁带领他的博士生、武大教授邵振峰团队,正在开展基于卫星遥感的全国城市不透水面积研究。不透水层将成为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个新要素。为什么一些大城市每年夏季暴雨就会出现内涝?分析遥感数据发现,这些城市的城区不透水面积都已从20年前的40%增长到了75%以上。李德仁解释,城市里的绿地、花园和森林是透水的,全是马路房子就不透水,住房建设部把不透水城市的调查和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未来5年的重点目标,事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。


卫星分辨率由5米提高到0.5米

“吉奥之星”打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

5月6日,李德仁被第十届国际移动测量技术大会授予“杰出成就奖”。30多年来,这位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,一直在创新:发明“李德仁方法”,解决世界测量学上的百年难题,创造性取得一项项测绘新成果,引领中国测绘学科稳立“世界三强,亚洲第一”。2012年,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李德仁“荣誉会员”最高称号,全球仅有10位在世杰出科学家享此殊荣。

“当你做学生时,要埋头好好钻研、发明创造;当你做教授时,既是科研者也是科研的组织者,要当战略科学家、看清学科发展方向,带动更多的同学科和跨学科行家特别是年轻人去攻关。——30多年来,在武汉大学不管是当教授、博导还是校长,李德仁一直牢记留学德国期间导师阿克曼教授对他的教导:“我做过很多具体的研究,但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、从国家层面去思考测绘学科怎么追赶世界,怎么引领未来。”

李德仁提出“3S集成”理论获得国际认可。这一重大突破,实现了天空地一体信息化移动测量的历史跨越。他站在战略高度上给国家提出要建一个“高分辨率地球观测系统”,把卫星分辨率由当时的5米提高到现在的0.5或0.3米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他领导研制具有中国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“吉奥之星”,打破了国外GIS软件“一统天下”的局面。“以前我们只能买外国的数据,现在我国卫星遥感数据的自给力已经达到80%。”


测绘不只是提供一张图

新目标:建天地互联网服务人类

今年是《测绘学报》创刊60周年,李德仁正为其撰写一篇文章:从测绘学到地球空间信息智能服务科学。现在大家都有手机电子地图可以导航,但它有一个缺点:地图不是实时的,而现实情况已经发生变化。那么“现在的地图”在哪里?

李德仁说,“现在的地图”就在卫星上,卫星的视频、图像如果能上手机,需要的时候按个键,就比现在的地图服务更准确更及时。

将卫星通信、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在天地互联网上集成起来为人类服务,是李德仁要努力实现的新目标。

5月到南非参加全球环境与遥感会议时,李德仁的武大团队向全球展示了一个网上信息系统:通过空天地传感网技术,将卫星遥感、无人机遥感和长江流域水文、气象、土壤和航标等32种上万个传感器关联起来,实现了长江干线生态环境监测网,并在发电、防洪和航道管理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在防洪方面,信息共享效率由原来的小时级提高到20分钟到达长江防总、30分钟到达国家防总。在通航方面,通过水位无线传感网将航标异常发现时间从1天缩短至10分钟,提高了长江航道的通航能力。

“测绘不再是满足于提供那一张图,而要快速、实时地为所有需要的人提供空间信息。”李德仁说,“一个科学家,一定要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创新。”


李德仁院士简介

李德仁,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。祖籍江苏镇江丹徒,1939年生于泰县溱潼镇。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,1999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。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,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,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。2008年获得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名誉博士。1988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。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,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、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学术委员会主任,湖北省科协副主席,武汉市科协主席。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,承担国防973预研,863和国防973及多项装备科研项目,并任总参科技顾问,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“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”专家组副组长,教育部第六届科技委委员兼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,国家973专家顾问组成员,中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委员会成员,国家航天专家组成员,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,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、武汉欧美同学会会长,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GIS协会专家顾问,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,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,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高级顾问,亚洲GIS协会创会会长,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三、六届专业委员会主席(1988-1996)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瑞士苏黎联邦世理工学院、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、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50多所大学顾问或名誉教授。长期从事遥感、全球卫星地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,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。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(创新团队)奖1项,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,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。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;截止目前,共发表论文800余篇,出版专著11部,译著1部,主编著作8部;独立与合作培养博士后10多名,培养硕士生80多名,博士生164名。2012年4月底,他又远赴荷兰阿姆斯特丹,从印度第11届总统阿卜杜尔·卡拉姆博士手中,代表武汉大学领取了地理空间信息科学“全球领袖”奖;同年9月在墨尔本大会上,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他“荣誉会员”称号,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最高荣誉,全世界仅有10人享此殊荣。

来源:《长江日报》《武大新闻网》(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) 文章原标题:“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专访双院士李德仁,想着为国家和人民做事 就充满活力”



推荐

点击下文直接阅读

两院院士李德仁谈测绘人与智慧城市的关系

李德仁院士获国际移动测量技术大会杰出成就奖

高端论坛|李德仁院士:超大城市问题与对策

李德仁院士:实现测绘学科在智慧地球时代的大集成大融合大智慧

编辑:游志龙

审核:朱林烨

指导:万剑华教授(微信号wjh18266613129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